| 首页 | 教学研究

通信与信息工程系无人机相关证书培训宣讲会

2025年9月24日17:45,通信与信息工程系主任助理李雷远通过腾讯会议平台,以“无人机就业前景、岗位需求和证书培训”为主题展开宣讲,系统阐释了低空经济背景下无人机行业的技术演进、职业规划路径及人才培养体系。本次宣讲对象面向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等专业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后续将继续对大一新生进行宣讲,旨在搭建校园与无人机产业的人才对接桥梁,以及无人机相关中小型旋翼无人机视距内和超视距飞手培训。

图片1.png

李雷远老师首先引用国家政策与市场数据,指出低空经济已上升为国家战略,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5万亿元,2035年将达3.5万亿元。当前行业面临三大机遇:人才缺口显著:无人机驾驶员缺口超70万,研发、维修、组装等岗位缺口合计超百万,东部地区需求尤为迫切。政策红利释放:全国30个省份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北京、上海、浙江等地通过落户、职称评审、高薪礼包等政策吸引人才。技术融合加速:AI、大数据、5G等技术推动无人机智能化变革,超视距操作、云控平台、数据算法成为核心需求。

图片2.png

接下来李雷远老师结合北京市人社局数据,提出无人机领域职业进阶路径:入门级岗位:视距内驾驶员,聚焦农业植保、电力巡检等基础应用。进阶级岗位:超视距机长,负责低空物流调度、轨迹规划及空域管理。高阶岗位:算法研发工程师、硬件工程师,深耕飞控系统开发、智能网联算法及数据链技术。此外,行业应用领域延伸至应急安防、能源巡检、数字建模及创意表演等新兴场景,为多元化职业发展提供可能。

宣讲会详细介绍了民航局CAAC无人机驾驶员执照培训体系:

分层培训模式:基础班(视距内驾驶员,培训20-30天)与进阶班(超视距机长,培训25-40天),覆盖模拟飞行、实地操作及理论考核。质量管控机制:通过分阶段考核、学员满意度双通道评价及6个月就业跟踪,确保培训成果转化。

李雷远老师特别强调,通信工程与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生可通过申报“智联无人机应用”微专业,将无人机课程与核心专业课程串联,形成“物联网+无人机”的复合知识体系。目前,物联网专业已引入多旋翼无人机结构、低空通信技术等5门核心课程,微专业设置4门课程。取得无人机飞手证书后,即可获得无人机微专业认证,学信网可查。

本次宣讲会系统梳理了无人机行业的政策背景、技术趋势及就业方向,为系学生提供了清晰的职业规划路径。鼓励学子把握低空经济机遇,通过系统性培训与跨学科学习,成为兼具技术能力与行业视野的复合型人才。未来,系部将持续深化校企合作,推动无人机领域产学研深度融合。(通信系 李是尧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