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教学研究

通信与信息工程系召开无人机相关细分类目标准起草研讨会

随着无人机领域的蓬勃发展,标准体系的不完善已成为制约其稳健前行的重要因素,因此构建一个全面、科学的标准化体系对于保障低空经济的健康与有序发展显得至关重要。无人机相关细分类目标准的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同时,为了落实执行通信与信息工程系一系一策中(二)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专业定位、人才培养与专业发展设想)的第2发展低空智能无人机之条款。

2025117日上午930-1130,通信与信息工程系组织了一场关于无人机相关细分类目标准起草研讨会。此次会议以线上形式展开,参加本次研讨的有通信系副主任任国芳、邱祝礼、孙桂庆、宗志东、刘秀萍、陈文云、李晓晶、陆佳鋆、马梦婷、刘雅萍、姬新平、张震等教师。本次会议由通信系主任助理李雷远主持。

会上,李雷远老师首先介绍了低空经济相关背景,阐述了本次会议的目的与意义,尝试初步开展无人机相关细分类目的标准起草工作。李晓晶老师结合自己关于标准起草工作的经验,详细介绍了标准制定的步骤、注意事项及任务规划,并指出标准起草工作任务繁重时间较长,并给出了团体标准模板。然后,宗志东老师对标准分类及各行业国标行标的差异进行了深入剖析,并举例展示了不同标准的特性和适用范围,为与会者提供了直观的理解,指出标准起草工作的展开需要坚实的核心技术和实验验证。随后,刘秀萍老师结合自身的通信行业经验,分享了从产品视角出发制定标准的独到见解。任国芳老师引领大家探讨了标准方向的选择,强调需紧密结合本系专业优势,在软/硬件方向做出明智抉择,建议只选择其中一个擅长点作为主攻方向的重要观点。邱祝礼、孙桂庆和陈文云老师也分别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大家都没有做过类似的工作,无人机相关技术研究基础薄弱,有一定的困难和压力,需要不断提升这方面的核心技术和实力。其余教师也热烈讨论,纷纷表达了自己对于无人机相关细分类目标准制定的见解与观点。

此次会议,经过老师们深入细致的讨论,初步将结构类与系统类中的全天候低空飞行监视系统作为标准制定的主攻方向。后续,将细化标准起草的步骤和工作安排。(通信系 刘雅萍供稿)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