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6日19:30-20:50,通信系物联网工程教研室召开2025年培养方案修订讨论会。通信系副主任任国芳、物联网教研室宗保平、宗志东、孙璐、邱祝礼、陆佳鋆、陈文云、郝丽婷参加本次会议,教研室主任李雷远主持本次会议。重点讨论了以下事项:
1、“移动应用软件开发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将Android改为华为HarmonyOS。
2、预计拿掉第四学期的“数据通信”课程3学分。
3、“操作系统原理”与华为欧拉操作系统融合,(二者相差较大,openEuler并不讲操作系统原理,课程名不能直接修改为openEuler,可以在大纲中新增一部分openEuler相关的案例)(4学分,理论32实验32)。
4、在相关电路和实训实验课程中融入清华大学“心电信号检测电路的搭建和测试”设备。(可以看到脉搏波形。40套设备)
l 物联网与信息技术导论(通过演示调动学生积极性)2个学时
l 电路与电子学基础实验 4个学时
5、根据课程关系的合理性,计划调整“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学期(6)调整到第4学期。单片机由第五学期调到第四学期。
6、计划修订《物联网工程综合实训》的内容,优化原有内容,增加无人机相关内容。将无人机纳入到培养方案中,飞行操作和对应理论、开发设计。
7、计划开设人工智能实训2学分,放在第二学期。使用AI大模型作为工具教给学生,培养思辨和关键词提问能力。掌握AI工具的使用。
8、将大数据实训2学分修改为大数据与云计算3学分(物联网专业侧重云计算)。
9、计划将Web开发放在第二学期或第三学期。
宗志东老师提出,人工智能实训的授课教师需接受专项培训,以保证教学质量。课程采用北京市高校统一的通用人工智能课程,由北京市教委推广的,适用于全市高校。孙璐老师建议使用头歌实践教学平台开设实训,该平台只需网络支持即可使用,具备良好的教学实践条件。讨论了将原大数据实训课程调整为大数据与云计算,根据物联网专业特点,内容侧重云计算。通信系副主任任国芳提出,Web开发课程应提前至第二或第三学期,以帮助学生尽早掌握Web技术,且与基础课程和其他课程关系不大,具有一定独立性。
郝丽婷、宗保平老师对上学期修订会议的内容进行了回顾与确认,特别是操作系统课程的优化。课程名称保持为“操作系统原理”,但新增了openEuler相关案例,如Shell编程,并将相关内容融入到实验课程中,课程学分维持为4学分。同时,在电路与实验课程中,融入了清华大学“心电信号检测电路的搭建与测试”实验设备,主要放在物联网导论和电路实验中。
会议期间,与会教师积极讨论,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与建议。不能让课程去匹配教师,而应该是教师去匹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教师们应该主动学习,努力适配新形势新变化。课程设计应当紧密结合培养方案的整体结构与初衷。各课程负责人也表示,将进一步完善教学大纲,确保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始终与行业前沿保持同步,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机会。(通信系物联网教研室 陆佳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