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养通信学子的社会责任感,弘扬无私奉献的精神,通信与信息工程系志愿者协会于11月27日下午成功举办“大手拉小手”志愿讲解活动。我系的志愿讲解员们前往延庆地质博物馆,为贵州省多所小学进行了线上志愿讲解服务,共同开启一段充满知识和温度的旅程。
在11月20日,我系志愿者们提前去到了延庆地质博物馆,进行了培训工作,在培训期间,志愿者们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与责任精神。他们深入研究地质知识,精心准备讲解内容,力求以最精准、最生动的方式将知识传递给参与到此次活动当中来的孩子们。11月25日,志愿者们统一在明德楼进行了讲解稿审核,力求将讲解做到最好,让孩子们有一次难忘的云游历程。
尽管要面对着冷冰冰的镜头进行讲解,但这并未丝毫减弱我系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内心的热情。他们满怀对知识的尊重与传递的渴望,以满腔热忱和无比专业的态度,全身心投入到这次线上讲解活动中。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让这份温暖与爱跨越屏幕传递给贵州的每一位小朋友。
随着镜头缓缓推进,我们踏入了延庆地质博物馆的大门,正式开启了这段精彩的线上讲解之旅。首先踏入的是陨石类展区。讲解员运用丰富的知识和生动的语言,为孩子们揭开了一个又一个关于太空与地球的神秘面纱,激发了他们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心。
接着,镜头跟随讲解员的步伐来到了硅化木区和水晶区。志愿者们用她们的知识和热情,详细讲解了硅化木和水晶的形成过程、特点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让孩子们更深刻地感受到自然景观的魅力。随后,镜头带我们走进了博物馆最令人期待的恐龙化石展区。讲解员站在偌大的恐龙化石面前,告诉孩子们要保持一颗敬畏之心,去感受化石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他详细介绍了恐龙骨骼化石的形成过程,以及延庆地质博物馆展出的恐龙足迹化石、岩石标本等展品。还特别提到了多种珍贵化石,如半月金塔龙、多棘沱江龙等。此外,志愿者们还精心拍摄了恐龙足迹化石的特写镜头,伴随讲解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侏罗纪晚期延庆地区恐龙生态的多样性。
当镜头缓缓步入博物馆二层时,长城展区映入眼帘。志愿者以沙盘和视频资料为辅助,向孩子们讲述了长城波澜壮阔的历史,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长城所承载的厚重历史与文化。通过近距离拍摄长城砖,孩子们得以仔细地观赏长城砖的每一寸风貌。那斑驳的砖面,仿佛在诉说着古人的智慧与汗水;那坚实的砖体,仿佛在彰显着古人的坚韧与毅力。相信即使隔着屏幕,孩子们也能对古人卓越智慧与坚韧不拔精神心生无限敬意。
在矿物岩石展区,志愿者们耐心地向孩子们介绍了这些矿物的成因、特性,并引导他们进行了简单的观察和分类。在志愿者的悉心讲解下,孩子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地质知识,还培养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心。
随着拍摄任务的圆满结束,我系的志愿者们终于松了一口气。这次线上讲解任务无疑是一次充满挑战与磨砺的尝试。面对镜头,如何能够声情并茂、准确无误地将知识传递给屏幕后的小朋友们,确实是一道不小的难关。然而,正是这种特殊的形式,如同一座磨砺石,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也提升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这次经历如同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更加坚定了他们投身公益事业的决心与信念,让他们在公益之路上勇往直前。
此次“大手拉小手”走进延庆地质博物馆的志愿线上讲解活动,不仅为贵州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也为通信与信息工程系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奉献社会的平台。展望未来,我们坚信会有更多的通信学子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共同为普及科学知识、传递爱心与温暖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爱与知识的光芒照亮更多孩子的成长之路!(通信系团总支白景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