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生工作

感知技术启新程 创新思维谱华章 ——通信系承办“世纪讲坛”讲座活动

为引领学生们深入探索未来通信技术的广阔天地,播撒下创新思维的种子。由教务处主办、通信系承办的“无线感知技术应用研究”世纪讲坛讲座活动,于12月10日13:00在学思楼229缓缓拉开帷幕。通信领域的知名学者蒋挺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前瞻性的视野,为同学们介绍了无线感知技术的背景和发展历程,还详细探讨了该技术在目标检测与识别、人体行为检测与识别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未来发展方向。

蒋教授首先回顾了人类对物理世界感知方式的演变,从最初的主观感受逐渐发展到传感器的应用,再到传感网的普及。然而,随着传感系统的部署成本越来越高,如何实现高效、低成本的环境感知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无线感知技术应运而生,通过分析无线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的变化,实现了对环境的智能感知。该技术具有三大显著特点:无传感器、无线、无接触,这使得其在多种应用场景中展现出巨大潜力。

图片1.png

紧接着,蒋教授详细介绍了团队在无线感知技术领域的几个核心研究方向。其中,基于超宽带(UWB)技术的目标检测与识别是重要的一环,团队利用美国时域公司的P400通信模组构建了数据采集测试平台,成功实现了高精度目标检测与识别,特别是在复杂多变及极端气候条件下,通过算法优化,如支持向量机(SVM)和深度神经网络(DNN),分类精度超过了90%。此外,团队还专注于基于UWB的人体行为检测与识别,通过分析UWB信号的多径分量统计特征,设计了一系列高效的特征提取与选择算法,能够精确识别行走、跑步、旋转等多种人体行为,准确率高达99%以上。在Wi-Fi信号应用方面,团队开发了基于信道状态信息(CSI)的人体行为识别方法,结合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技术,实现了对多种姿态和活动的高精度识别,特别是利用元学习和小样本学习方法,显著提升了位置无关的人体活动识别精度。

图片4.png

蒋教授还特别展示了团队在无线感知技术领域的多项科研成果,包括发表的86篇论文(其中18篇为SCI论文,10篇为JCR 1区论文)和多项授权专利。此外,团队还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致力于推动无线感知技术在智能感知、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应用。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励同学们认真的学习专业知识,在科研的道路中不断深入探索。

最后,蒋教授展望了无线感知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他表示,随着6G网络的到来,感知通信计算一体化将成为重要趋势,特别是在智能体交互、人机交互和虚实交互等场景中,无线感知技术将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当前仍面临高质量公开数据集不足、应用场景非自适应性、多目标跟踪与感知困难等挑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突破。他也鼓励同学们要勇敢迎接挑战,不断突破自我并且要敢想敢做,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引领技术潮流的先锋,为人类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片3.png

此次讲座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学术前沿知识,也激发了大家对无线感知技术的浓厚兴趣和无限研究热情。作为未来的科研力量,我们肩负着推动技术革新、引领行业发展的重任。蒋教授的精彩分享,不仅是对技术现状的深刻剖析,更是对未来可能性的无限展望。通信系团总支办公室 白景骞供稿)